一部《花田喜事》,一段岁月传奇

佚名影视资讯人气:8时间:2024-01-26

吴君如是个奇女子。

如果追寻她的演艺经历,会找到她在上世纪1980年代的很多古早影视剧,当然,时间越往前她的角色就越小,台词就越少。

刚出道的吴君如曾走过一段“清纯玉女”路线,在电视剧《绝代双骄》中曾和梁朝伟有过一段感情戏。奈何彼时港娱美女如云,吴君如稀里糊涂地就成了丑角,完全不顾及形象地在银幕上和人调侃大脑笑料百出。但不得不说,正是她这么一闹,香港自此有了一位了不起的女笑星。

1993年,吴君如再次理所应当地在电影《花田喜事》中饰演周吉——“小霸王”周通的妹妹。在这部经典喜剧中,吴君如并不似之前那么夺目出彩,只是因为这次和她出演电影的大牌很多,有许冠杰、黄百鸣、张国荣、关之琳、许冠英、毛舜筠、吴孟达等,另外,黄霑还在片中客串了一个角色。

这么多的大牌影星汇聚一堂,便让《花田喜事》成为当年香港电影的一部重头喜剧片。

说起喜剧……

我觉得香港人大概首创了贺岁片的概念,且主打的就是一个不正经的故事,让众多彼时最红的明星歌手在一起照着简单的故事演一遍,然后在大结局处用各种形式汇聚一堂面对镜头喊几句吉祥话。

别说,当时很多港产贺岁片都是这个路数,而且当时的观众也很吃这一套。

我记得用《水浒传》的故事素材拿来做喜剧的还有一部《武松杀嫂》,同样是许冠杰、许冠英、毛舜筠、吴孟达主演。然而影响力和可看性远不如这部《花田喜事》。

1

我幼时并不如何了解《水浒传》,只记得《花田喜事》中的“小霸王周通”恰是刚看过的《笑傲江湖》里的许冠杰,许冠杰恰恰在当年亦在过渡,他的后辈张学友早已跻身“四大天王”成为下一代“歌神”。至于电影中的许冠杰依然是个多变的人,可以演出一些略带悲情的角色,还可以无所顾忌地演出一些喜感十足的人物,这一点许冠杰和他的哥哥许冠文很像,可以说兄弟四人“文武英杰”除了许冠武之外,另外三个人的演出风格都比较放得开。

《花田喜事》中许冠杰就以罕见的“低姿态”配合着片中唯一的男神张国荣。后世很多人说张国荣饰演的“高柏飞”其实就是借用了当年正红的著名魔术师大卫科波菲尔的形象,在电影中他也是一个魔术师,可以用魔术幻化出许多好玩有趣的花样,我不知道如今还有多少人记得他的“烈焰红唇”,那当真是极炫酷的一招“情杀”。

至于电影中时常出现的奔驰马和传呼蛙,前者尚可,后者更是一个时代中曾流行过的通讯奢侈品“传呼机”,年轻些的观众可以问下父母,当年内地谁有一个传呼机必是非常有面子的事情。如今再看到电影里的这个小玩意,只能说时代发展太快。若是当时有人告诉我将来手机会“进化”成人们身体的“一部分”,我一定会觉得这人疯了。

说回电影。

《花田喜事》作为当年香港电影的一类喜剧快餐,其实在故事上并没有什么特别出彩的地方,依旧是“美人爱少年,恶霸被锄奸”的桥段,只是因为是喜剧,恰恰又是一部贺岁片,最大的反派“周通”又是许冠杰饰演的二货萌物,因此电影赋予了观众一种观感:

你只管放心看,没有打打杀杀,也没有警世恒言,大家凑在一起开心演场戏就是了。

所以和所有港产贺岁片一样,《花田喜事》主打的就是一个闹腾。

只是闹腾中多有一些令人印象深刻的桥段,如毛舜筠饰演的“母夜叉”孙二娘“强暴”小霸王周通的对手戏,她便是《水浒传》原著中的鲁智深,而两人一场模仿京剧“三岔口”的夜战令人拍案叫绝,这个创意至今看来都极为巧妙。编剧马伟豪与谷德昭两人都是港片大拿,两人携手创作的佳作不少,《花田喜事》可算是巅峰期的代表作。

至于必须配置的金童玉女,当年刚演完宁采臣和程蝶衣的张国荣先生与饰演过十三姨和任盈盈的关之琳女士正值人生璀璨时,二人初会于寺庙,高柏飞一曲《求神》也是粤剧名曲,这个桥段后来还被周星驰放进了《唐伯虎点秋香》中,这些元素对于粤语地区的观众来说也是十分亲切的文化背书。

2

港产喜剧恰恰是1980年代末-1990年代中期内地观众最爱看的文化产品之一,其次便是港产动作片、恐怖片和各种好莱坞大片。

港产喜剧的特点往往情节简单,表演夸张为主。它根本就不存在教育思想或升华主题。男欢女爱必须在一种极为荒诞的环境中产生并最终开花结果。而且主人公如高柏飞一定是小人物,主打的就是个逆袭。

相对于黄百鸣的贺岁喜剧,周星驰后来在小人物的经历中添加了一些悲剧色彩,但那时又是港片的一个新的时代,在周氏喜剧未曾一家独大前,许氏(许冠文)算是周星驰的前辈,而无论是许冠文、黄百鸣或是周星驰,他们都不会把作品中的人物塑造得如何光辉夺目,甚至许多作品中的男主角必须很猥琐,很市侩且很爱占便宜。

《花田喜事》中的高柏飞同样也是这类形象。除了魔术外,这个人物也被各方势力裹挟,他有些小机灵,懂得利用母夜叉孙二娘搞定自己的情敌小霸王周通,还懂得利用软饭男林嘉声(黄百鸣 饰)稳住一心想要霸占自己的周吉。总之,这类港式喜剧里的小人物多少都带着些狡黠,好得并不那么纯粹,坏得却有些可爱。

与后世许多电影(两岸三地)塑造的某些匪夷所思的男主相比,当年人物无论过去多久再看,观众们通常也能在他们身上找到些自己的影子。

世人常用“无厘头”总结周氏喜剧,实际上“无厘头”是港式喜剧的统一特征,市井纠葛和人心贪婪都会通过无厘头的表现让人哈哈一笑后渐感不妙:

你看那男主沟女搞怪的样子,分明是多少年前的你我。而片中各种贪心不足,更是世间万象的幽默解读。

后来类似《花田喜事》的贺岁片还有刘青云、黄子华和吴倩莲出演的《阿呆拜寿》以及张国荣、刘青云等出演的《大富之家》,昔日六公主在电影频道开通后总是轮番播出这些经典贺岁片,直到当年冯小刚开始打造内地贺岁片,香港影人纷纷北上与内地合作,观众对贺岁片的观感又是一变,北派幽默渐渐取代了港式的无厘头,似乎内地观众也开始接受更适合本土化的喜剧表达方式。

3

时间来到2010年,电影《花田喜事2010》上映,它同样是一部贺岁片,只不过除了黄百鸣和吴君如外,主演全部换人。这部电影恰是许多老一辈香港影人的通病:

很多人把当年通行的表现形式置于早已提升的观众眼前。

2010年,对于港片而言已是疲态频显的时期,我记得最后一部可称佳作的武侠片《剑雨》也已成为港式武侠的绝唱。

如果把人物再聚焦到吴君如身上,大家会发现从1993年到2010年这段时间里,这个昔日的大笑姑婆不知不觉中瘦了,面容也清秀了许多。

这些年中吴君如开始出演此前在观众印象中极不“搭调”的作品,如《古惑仔之洪兴十三妹》《金鸡》《岁月神偷》等。贺岁片似乎对于香港乃至内地而言已是一个历史记忆。

1993年曾让吴君如的喜剧天赋显得黯然的那一拨人物中,张国荣和黄霑先后离去,又过了几年许冠英、吴孟达也走了。关之琳与毛舜筠成为那一代的女星。

千禧年的时候,许冠杰先生还拍了一部《大赢家》,同样是贺岁片,只是距离1993年过去七年后,无论是市场反馈还是娱乐性,显然无法再与《花田喜事》相提并论。

至于黄百鸣……

他一直在拍电影,但此时直到2012年,内地电影势头猛进。

所以按照时间线往回倒腾可能你会发现对于港式贺岁片而言,自《花田喜事》之后,接棒的周星驰又苦苦支撑了十来年,至《美人鱼》时,已经很难判定这部电影的“血统”。

这就是时代的变迁,如《花田喜事》中的“传呼蛙”——

现实中的传呼机同样成了古董,智能手机能取代以往的一切通讯工具,把人们的喜怒哀乐第一时间分享给世界上的每一个人。

至此,每次看到吴君如,我都会想起她身后的港式喜剧。

很多年后,当我在录音棚里再次听到久违的《求神》时,记忆中俊俏的张国荣和温婉的关之琳于佛堂前浓情蜜意的模样再度浮现。那是过去的一段影像记录,也是中国电影发展史中先行者的有趣背影。

只是“贺岁片”这个词,也被“春节档”取代,题材类型也不仅限于喜剧。

我们无法预料到未来十年电影的趋势,就像我们不知道盛衰循环的命理一般。电影《花田喜事》在故事结束后还有一段片场花絮,花絮中每个人都在笑场,那同样也是很温暖的记忆。

记忆中有些人渐渐远去,却再也不见新一代人物祭出一招“烈焰红唇”。


本站所有资源信息均从互联网搜索而来,本站不对显示的内容承担责任,如您认为本站页面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附上版权证明邮件告知,在收到邮件后48小时内删除
邮箱: ysgc2022#gmail.com(替换#为@)

©2022 3443.tv 影视工场

电影

电视剧

APP下载

综艺

动漫